分类: 深入“柬”出

再续“柬”缘 | 属于医生的荣耀时刻

“老头子,你最荣耀的时刻是何时?国家队吗?而我呢,就是现在了!!”

—— 《灌篮高手》 樱木花道

再次来到金边的第1天,阳光透过医院的长窗洒在干净的走廊上,我再次踏入了这片熟悉而又充满回忆的地方。在会议厅里,我见到了我的老朋友,心内科主任Prum Visess,他比记忆中瘦了一些,看起来更健康,也更符合他心内科医生的身份了。毕竟每天要告诉病人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如果自己也是三高,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了。他走上前来,热情地伸出双手,无需多言,我们紧紧的拥抱,传递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再次重逢的喜悦。

Visess主任问我:“你还记得当时我放完心脏支架后,因为抗凝而脑出血的病人吗?你做了手术,术后在我们ICU住了很久,最后康复出院的,他也是医生,现在恢复的非常好,早就重返工作岗位了,听说你来了,他一定要专程过来看你。”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尘封的记忆宝箱。这个病人的手术,是我来到金边之后的第二台手术,很艰苦,鏖战了大半夜,术后恢复的过程也十分漫长,我每天和神经外科、心内科和ICU的医生一起查房讨论病情,小心翼翼的在刚开完刀的脆弱大脑和心脏之间保持平衡,慢慢的,他身上的管子一根根拔掉,呼吸机慢慢撤除,人也逐渐从昏迷中苏醒。整个过程让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日志记录了这个病人的救治过程,至今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只是天各一方,2018年回国后,就再也没有过这个病人的后续消息,这次能有机会再见,自然是十分高兴。

 

来到金边的第5天,我们在病房的会议室见面了。他站在那里,面带微笑,比我7年前最后一次看到他时更加从容自信。岁月似乎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但更多的是恢复健康后的光彩。他的夫人也来了,她穿着简单大方的衣服,脸上洋溢着温婉的笑容。我们一起翻看着7年前在病房留下的每一张照片,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倒流,一张张照片像是时光碎片,讲述着那段充满挑战、希望和奇迹的日子。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当他讲述自己康复后的生活和工作时,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和感激。

他说,这段经历让他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热爱他的职业,他也用自己的经历激励着每一位病人,让他们对康复保持信心。我被他的坚韧和乐观深深打动,心中涌起了强烈的共鸣于敬意,他的故事也提醒着我,为什么选择成为医生——那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是努力在绝望中为患者点燃那束光。这次重逢不仅是两个老朋友的相聚,更是一次生命力量的见证。这也无疑是我医生生涯中最宝贵、最荣耀的时刻之一。

告别时,我们双手合十,互相致意,互相祝福,希望对方都能够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更多的人带去希望和健康。我知道,尽管我们可能再次天各一方,但这份特殊的联系和相互间的尊重与感激,会让这段友谊永远地存放在心里。这一刻,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和责任。我内心充满了力量和信念,坚信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我都将继续前行,用我的知识和技能去救治更多的病人,传递希望和爱。

重返金边,不仅让我重新连接了过去那些关于生命、爱与希望的故事,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这些故事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能够帮助他人的机会,更加坚定了我作为医生的职业选择,激励我在医疗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我的知识和技能,为更多的生命带去光明和希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在金边的医院里,还是在任何一个需要我帮助的地方,我都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我的医疗之旅。每一个病人的笑容,每一次成功的治疗,都将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希望,用爱和专业去面对每一个挑战,生命的奇迹就会在我们手中绽放。

“柬”工作 | 援柬工作总结

 

 

1月29日,完成最后一台脑肿瘤-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手术;

1月30日,王家军总医院神经外科(颅脑、脊柱、神经麻醉)合影;

2月5日,获授柬埔寨王国“友谊骑士”勋章;

2月6日,返回上海。

为期1年的援柬工作,正式告一段落。

累计接诊神经外科颅脑疾病患者451人,其中外伤309人(68.5%),肿瘤36人(8.0%),出血性脑卒中82人(18.2%),其他:24人(5.3%)。

共完成手术141台,其中外伤95台(67.4%),肿瘤16台(11.3%),出血性脑卒中28台(19.9%),其他:2台(1.4%)。

各项医疗指标,创医疗队历史新高。

相关治疗经验,在东盟年会(2017-11)、柬埔寨年会(2017-11)进行经验介绍。

王家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作为先进典型单位,入选王家军建设成就展(2018-01),相关视频刊登在巴戎电视台。

个人被授予“柬埔寨神经外科学会荣誉会员”。

 

 

 

“柬”生活 | 再见,金边

“在很多年后,我还时常回想起和老友一起坐在楼顶的Skybar,在阳光下俯瞰整座城市的下午”。

──《One Year in Phnom Penh》

我是一个仪式感极重的人。

在离开金边前,我一直在构思着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独特的告别仪式。这显然是无法用送别宴、欢送会这样的形式来达到的。“人生的价值在于经历。”所以我决定用文字记录下我与金边的缘分,在这里工作、生活经历和思考的点点滴滴,名字就叫《深入“柬”出》。

现代医学表明,人的记忆是很有选择性的,往往只会记住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东西,而新发生的事情会不断的冲淡前面的回忆。所幸我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下所思所想,和让我有深刻触动的事情,这些记录下来的点滴正是我这本《深入“柬”出》文集的素材源泉。

Continue reading

“柬”思考 | 数据时代的医生:“左手数据,右手温情”

未来医生的终极形式可能是:左手数据,右手温情。用情感去安慰支持,用数据来指导治疗。”做一个有温度的数据化医生”,这是我未来希望发展的方向。

序言:量化自己

量化生活(quantified self)”这个词最早由美国的 Gary Wolf 和 Kevin Kelly 在 2007 年提出,核心是“通过自我追踪进行自我认知”,他们描述的这部分人热衷于用科技方式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作为优化生活的依据。量化生活也称作“自我跟踪”(self-tracking)、“生理信息”(body data)或者“生活数据化骇客”(life hacking)(引用自维基百科)。

用数据记录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久已有之。在苏联作家格拉宁所著的传记类著作《奇特的一生》里,就记述了原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坚持56年用精确到分钟的“时间统计法”来管理时间并安排自己的工作,最终完成了传奇而高产的一生,柳比歇夫也被捧上了时间管理大师的神坛。

Continue reading

“柬”工作 | 24小时的抢救,为了重伤的中国学生

近日,我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救助3名在暹粒游玩时遭遇车祸的中国学生被媒体广泛报道。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第六批援柬医疗队承担了抢救其中2名重伤学生和护送学生上医疗包机的任务。他们圆满完成了救援重伤中国学生的生命接力,续写了两名重伤中国学生的生命历程。
3月11日23:40
长征医院第六批援柬医疗队接到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的通知,一名在暹粒游玩时出车祸的中国学生即将送到王家军医院,使馆要求医疗队全力协助抢救。接到任务后,医疗队队长姚厚山立即动员全体队员,奔赴医院。在等待伤员的间隙,医疗队全体对学生伤情进行了预判,制定了“评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血生化检验→检查有无实质脏器破裂等活动性出血→检查有无颅脑出血→检查有无脊柱、脊髓损伤→检查有无四肢骨折”的抢救预案。
图片

3月12日0:00
第一名重伤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周某被送到医院,早已守候在医院的医疗队员立即按照预案施行救护。,在发现伤员血压105/65mmHg、心率134次/min后,医疗队员立即给予快速补充胶体扩容抗休克治疗,并由徐文韵医生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开放静脉通道,同时给予血液学检查。然后,医疗队员分别给伤员做了细致的全身体格检查,在基本排除了重型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腹腔脏器破裂等危及生命和可能造成伤员残疾的情况后,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一点。

接着,他们护送学生去做了腹部B超,头颅CT,颈椎、骨盆、四肢等X片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由于没有家属陪同,搬运伤员上下检查床等也都由医疗队员来做。

待所有检查完成,确认学生生命体征平稳,无需紧急手术时,他们才离开医院,而时间已经到了凌晨4:00。

图片
图片

3月12日6:00
车祸中受伤的另一名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林某因颅脑损伤加重转入王家军医院。接到通知后,医疗队员再次奔赴医院。好在林某的颅脑损伤在可控范围,生命体征平稳,无需急诊手术,脑外科徐涛医生指导柬埔寨王家军医院及时给予了脱水等药物治疗。12日上午,之前入院的周某的血液检查结果显示其需要输血。医疗队员间为此产生了分歧。一方面,周某刚受伤后在暹粒医院查的血色素是10 g/L,到王家军医院经开始抗休克治疗后生命体征一直平稳,也肯定可以排除活动性出血的现象,因此,医疗队员对王家军医院的血液检测结果是否准确有所怀疑;另一方面,医疗队员也很担心柬埔寨的用血安全。基于这两方面考虑,他们经讨论后决定复查血常规,在检验结果再次回报血色素5g/L后,为了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他们立即联系柬方医生给予输血并再三确认了用血安全。

图片

3月13日0:00
图片
重伤学生将使用医疗包机转运回国治疗,医疗队员积极给予协助,向国内急救中心负责人详细介绍学生病情和转运途中注意事项,与999空中救援负责人、机场以及救护车司机协调转运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帮助重伤学生办理出境签证手续,护送重伤学生抵达机场直至将伤员安全送上医疗包机。做完这一切都做完后,时间已经到了13日凌晨0:00。医疗队还对两名重伤学生回国后的治疗给予了跟踪关注,在得知他们情况稳定且已经进行了确定性手术后,他们说,学生的顺利康复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图片
救助重伤学生微信圈!

Continue reading

“柬”思考 | 亲历医疗事故

每年估计有44000至98000名美国公民死于医疗差错,这个惊人的数字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巨型喷气式飞机”的例子──相当于每天有一架客机坠毁造成的年死亡人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To Err is Human)》

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出版

引子

这天下午,我被隆明老师一个紧急的电话叫到了医院。电话中并没有说明原因,只是请我赶快到医院来。我坐在车上时,心里还颇有些忐忑,会不会是手术以后的病人出现了病情的突然变化?否则又会是怎样的情况需要我这么紧急的赶到医院呢?

差不多10分钟后,我到达医院。Tony主任和隆明老师已经站在科室大门口等候。隆明老师向我解释说:“请老师您去别的科室会诊一个病人”。

会诊病人对我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为什么这一次弄的这么紧张和神秘?我带着这样的想法跟着他们进入了另一个科室的病房。

直到我亲眼见到了病人,并了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我才知道这原来是一个不方便明说的故事。

Continue reading

“柬”思考 | 永不放弃希望的救治,是对是错?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它的一部分存在,既然死是生的一部分,所以,和死亡和解,对于生者来说尤其重要。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The operating is the easy part. By my age you will realize that the difficulties are all to do with desicion-making.”

── Henry Marsh  《Do No Harm》

神经外科的荣耀与悲伤

神经外科医生通常是很骄傲的,因为“上帝只给了我们触碰大脑的机会”。但同时,神经外科也是接触死亡病例较多的学科之一。一方面是很多病患的原发病就很重,送来医院时就已经重度昏迷,难以救治。另一方面是神经外科住院时间长,治疗过程中发生肺炎、颅内感染等致死性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努力就有回报”这句话对于神经外科医生而言,有时候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神经外科医生常常感受到的是荣耀伴随着悲伤。

Continue reading

“柬”生活 | 探寻高棉咖啡文化

 

 

Two Coffe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ke.

── A coffee addicted neurosurgeon.

我是咖啡的重度成瘾者,喝咖啡的历史已经10多年了,基本每天都要喝1-2杯。医疗队里的房晓大夫与我是同好。我俩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工作之余一起去寻找各种咖啡店,探寻深入骨髓的高棉咖啡文化。

Continue reading

“柬”工作 | 学术会议发言

该项技术,经过总结,以手术视频的形式发表在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的官方杂志——《World Neurosurgery》上,这是王家军总医院首次登上世界神经外科的舞台,我本人也凭借该视频获得了2018年度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医师手术视频大赛的全国冠军

2018.12 补记

 

虽然柬埔寨缺乏内镜等高大上的设备,但我们仅凭头灯和手术放大镜,依然做到了平均手术时间约1小时,85%以上的血肿清除率,并将这个“微创,精准,安全,迅速”的方法教会了团队里的每一个医生。当向国际同道们介绍这些漂亮的手术照片来自王家军总医院自己的医生时,我的内心无比骄傲,也更深刻的理解了长征医院持续6年帮带的意义。

 

2017年11月24日,我和麻醉科徐文韵医生一起参加了在暹粒举办的第20届东盟麻醉与重症医学年会,本届的主题是更安全的麻醉和更好的重症监护。我俩分别受邀在“Towards better airway”(气道管理分会场)和“ Towards better neurocritical care”(神经重症医学分会场)进行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ve Hemorrhagic Stroke”,主要是分享我们在王家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帮带一年来,围绕高血压脑出血开展的一系列综合管理、微创手术的经验。

Continue reading

“柬”工作 | “See one, Do one, Teach one”

“老师,又有一名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前来就诊,这已经是本月的第3例了”。傍晚时,科里的Rady医生在微信群里@我,并将病人的基本情况和最新做的CT检查片子发到微信群中。

“Hi,我看到这个病人的基本情况了,我觉得有手术指证。请和家属沟通一下吧,完成一下必要的术前检查,我待会儿就到医院”。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和术前CT,我认为他很适合进行“经微创套管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