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又有一名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前来就诊,这已经是本月的第3例了”。傍晚时,科里的Rady医生在微信群里@我,并将病人的基本情况和最新做的CT检查片子发到微信群中。
“Hi,我看到这个病人的基本情况了,我觉得有手术指证。请和家属沟通一下吧,完成一下必要的术前检查,我待会儿就到医院”。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和术前CT,我认为他很适合进行“经微创套管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距离3月份我们开展第1例该术式以来,这已经是我们开展的第9例病例了。我照例首先从影像科将CT扫描数据拷贝出来,然后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了术前计划,随后与科室内的几位年轻医生一起进行术前讨论。
“前几例手术你一直都在做助手,对手术的整个步骤、过程、要点都已经很清楚了,这一例我来给你做助手怎么样?”我问Rady,“毕竟,我还有4个多月就要离开金边了,如果你们不能继续开展这个技术,那真是太可惜了。”
“真的?我可以吗?”Rady问我。
“See one, do one, teach one, That’s how you become a surgeon.”我笑着给他鼓劲,“我会在你身边,如果我觉得不行,会立即接手过来的,当你掌握了这个技术之后,你就可以进一步教给其他医生啦。”
Rady医生的临床经验其实很丰富,也曾专门到韩国进行过为期6个月的fellow培训,英语流利,所以我与他基本上能够实现无障碍的实时沟通。通过这段时间的合作,我认为他完全可以胜任这个手术。
事实上,经过前8个月以我为主的教学式帮带后,我对于他们的临床能力有了大致的了解,从第9个月开始,我开始根据柬方医生的资质能力,逐步把简单的手术放手给他们,自己站在助手的位置,进一步提升他们独立解决手术问题的能力。
我们迅速的完成了术前准备工作,把病人送到手术室。麻醉医生手脚麻利的给病人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我和Rady一起摆好头位,标记切口,然后一起洗手上台,开始手术。
前面的常规步骤很快,也很顺利的完成了,我们用专门切除骨头的“Kerrison咬骨钳”在颅骨上咬开了一个直径越2.5cm的骨孔,露出下方瓷白色、坚韧的硬脑膜。每每在这个时刻,我都惊叹于造物主对于人类“司令部”的特殊偏爱,将它层层保护在坚硬的颅骨,坚韧的硬脑膜和流动的脑脊液之中,免受损害。我们用尖刀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就露出了下方粉红色的脑组织,在无影灯的照射下,脑组织随着心跳有规律的轻轻搏动。
经微创套管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要求将一个微创套管精准的穿刺到血肿腔的中心,这是整个手术操作的最大技术难点。这个操作,我们在手术台下已经反复练习过很多遍。我把穿刺扩张器递到Rady的手上,然后我后退一步站在Rady的侧后方,将我的视线沿他的肩膀看向手术区域,这样我们的观察角度就能达到基本一致。反复确认角度无误之后,Rady将穿刺扩张器缓缓穿入脑组织,深达5.5cm。我能很清楚的看到他的手有些微微颤抖,但还是稳稳当当的完成了操作,把穿刺扩张器送到了预订位置。
接下来就是最紧张的一刻了,我们将注射器接到穿刺器的后面,进行抽吸。如果穿刺成功,暗红色的血液就会被吸出来,而如果没有穿刺到预订位置,则可能什么也抽不出来。此时我的心里也很没底。外科医生相信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旁边看着和自己动手对于局势的判断是完全两样的。我只有在心里希望有个好的运气。
Rady一只手扶着穿刺器,一只手把注射器接上,开始抽吸。手术室里也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在Rady的手上。随着注射器的缓缓回抽,暗红色的血液也随之被抽出。我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将透明套管递给Rady,将其沿着穿刺器缓缓送入脑组织内,再退出穿刺器。此时,我们就建立起了从颅骨到血肿的一条透明微创手术通道。
剩下的工作就简单多了,在手术放大镜的帮助下,用吸引器把管子里的血块吸除,用干净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进行压迫止血。Rady的手很巧,灵巧的操纵着吸引器,将大小不等的暗红色血块从脑内一点一点被移出来,整齐的排列在洁白的纱布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我觉得可以结束手术了”,当我看着管内冲洗出来的液体呈令人愉悦的清亮颜色时,我对Rady说,“缝合的步骤就交给你啦”。手术进行的很顺利,我和他的心情都很好。
术后复查的CT片子非常漂亮,我看着片子,开心的想:“以后这样的手术不用我每一台都亲自上了,他们已经能做的很好了”。Rady的自信心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我也更放心的把更多的手术操作交给他。我决定把这个病例的诊疗全过程,术前及术后的CT片,在东盟及柬埔寨神经外科年会中进行详细介绍,告知所有的参会者,柬埔寨自己的神经外科医生也能够完成这样漂亮的手术。中国持续这么多年医疗帮带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后记:
由于王家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近年的出色发展,相关事迹在金边当地电视台Bayon TV进行了报道。神经外科还将作为柬埔寨军方先进单位,在2018年初参加在柬埔寨国家会展中心进行的先进事迹展览会。
向着全柬埔寨顶级的神经外科,王家军总医院的同事们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期评论